座人包装设备制造行业的现状对策以及前景分析
包装设备制造行业的现状、对策以及前景分析
一、发展现状
我国包装设备起步较晚,在新中国成立时几乎一片空白,只有少数工厂或作坊生产一些简单的手工包装器具,或为少数进口机器进行修配服务。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缓慢,只能生产几种水平很低的包装设备,主要在烟草加工、制糖、制盐、酿酒等行业,包装设备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国家公布的产品目录中没有分包装设备这一类。
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迅速发噪音低展,社会对包装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的需求、政府的重视、政策的引导和积极扶持,使我国包装设备得到迅速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在于30%,进入90年代,仍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据统计,截止到90年代末全国约有1000多家企业生产包装设备,从企业规模看,全国包装设备企业职工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只有18.5%,也就是说包装设备的企业规模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型企业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有一定比例,具有一定能量和影响,对开发技术含量高和较复杂的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专业化程度看,目前国内包装设备专业化程度还不高,57%的企业是兼业生产,只有沿海地区省、市专业厂较多。从企业的产品构成来看,我国的包装设备主要集中在卷烟、饮料、轻工业方面比较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制糖业、以及粮食加工方面的包装设备很少,即所谓重袋包装生产设备很少。由于重袋包装设备在自动化方面要求比较高,科技含量也比较高,涉及机械、电气、电子、仪表、计算机、传感器、以及气液等方面,专业性强,需要投入的研制经费多,所以科研单位及生产厂家也很少。
我国包装设备业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宏观调控。因包装设备企业起点低,“先天不足”且是跨部门,存在统筹规划、宏观指导难的问题,在投资和开发新产品方面往往一哄而起,出现低水平重复的无序竞争。二是缺乏资金投入,这也是机械行业的共性,难以吸引大量资金投入,难以进行大量的技术改造。因经费不足,企业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占销售额平均水平不到1%,不能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由于没有技术储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作不力,使企业新产品少,缺乏竞争力。以上这些已经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包装设备出口额还不足总产值的5%,进口额却与总产值大抵相当。
二、发展对策
1.制造技术差异化
在竞争复杂化的市场环境下,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对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位。所以,包装设备企业要制造差异化的设备,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水平,而技术是企业制造差异化,提高水平的杀手锏。包装设备的基础技术有以下几种: (1)机电一体化技术。目标是提高包装机械的自动化程度及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
(2)微电脑应用技术。将微机控制、检测、补偿、调整、显示等技术应用于包装机械完成动作的控制和监视,提高包装机械运行的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
(3)热管技术。用以提高包装机械封口的质量,可靠性及对材料的适应性,节约能源。
(4)基础配套技术。配套的电气液压元件、专用泵、阀产品、传感器、光电转换元件、电机、电器及液压控制元件的质量保证技术;以及各种或离线的检测设备,如异物检测、重量复核、金属检测、真空度检测等设备、技术的开发。
(5)现代设计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仿真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以及并行设计等技术,不断提高包装机械的设计水平。
(6)模块化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包装生产线的柔性及生产系统的操作水平。
(7)现代制造技术。大力推广应用CAD/CAM技术,提高工艺水平、材料表面处理、质量检测以及材料适应性等技术。
目前我们最紧要的事就是引进计算机仿真设计技术。德国为使新产品开发速度不断加快,包装机械设计已普遍采用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即将各种机器元素以数据促使测力活塞向下运动库存入计算机,设计人员根据要求直接调用各种机器零、部件参数进行设计后,计算机即可自动合成为三维模型。再把实际生产挤出机企业定单将得到大幅度的回升时的数据和指标输进去,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故障输进去,计算机三维模型即可依照真实工作情况进行操作,演示出能达到的生产率是多少?废品有多少?生产线各环节是否能匹配生产,瓶颈在何处?使客户根据显示屏上显示的图像和曲线一目了然,并可根据客户的意见修改模型。计算机合成速度很快,因此修改工作迅速方便,直到使客户或设计者满意。采用计算机仿真设计技术,大大缩短了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周期。
另外,工业发达国家在包装机械制造方面已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美国以机电一体化的包装机械见长,德国则以计量包装机械领先于世界,而日本擅长于应用微机控制技术于包装机的控制之中。所以,我们在设计和制造设备时可以有意识地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制造差异化的产品提供智力支持。
2.以绿色制造为突破口,进行资源整合。
当前,绿色制造将愈来愈体现全球化的特征和趋势。因为,人们在发展绿色产品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人类需要团结起来,保护我们共同拥有的唯一的地球。单一的绿色产品的个案开发是不够的。必须从制造业下手,进行绿色制造的研究和应用。因为,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往往是超越空间的,是跨行业的。ISO14000系列标准的陆续出台,为绿色制造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很好的管理基础。绿色制造涉及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要真正有效地实施绿色制造,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和集成的角度来考虑和研究绿色制造中的有关问题。
在国际贸易和跨国络营销中,近年来,许多国家要求进口产品要进行绿色认证,要有“绿色标志”。特别是有些国家,以保护本国环境为由,制定了极为苛刻的产品环境指标,来限制它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即设置了“绿色贸易壁垒”。因此,绿色制造业的发展,将为我国产品,提高绿色性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为我国企业消除国际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包装设备制造行业的前景与展望
(1)从市场需求看。随着世界商品经济日益繁荣,世界包装市场巨大,仅我国在“入世”后预测,2010年GDP将比2000年翻一番,大家对此都很谨慎达到20000亿美元,相应的包装市场规模至少会达到5000到6000亿人民币,从而对包装机械的市场需求量巨大。据专家预测,全球包装设备需求年增长率为5.3%左右,2005年将达到290亿美元,2010年接近400亿美元,而其中中国和印度将占有最大的份额。因此,对包装设备市场的需求,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都是巨大的。
(2)从我国要成为“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看。我国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数亿人的奋发努力,目前按工业增加值看,1998年我国制造业已位居美国、日本、德国之后,居世界第四位,现在又提出了“制造强国”的目标奋斗。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关键是提高制造能力的核心——装备制造能力,制造业主要由轻工纺织制造、资源加工工业和机械电子制造业三大部分组成,而后者即装备制造业,通常可以用机械电子制造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来衡量是否是制造强国。以1996年为例,美国为41.9%、日本为43.63%、德国为46.4%、法国为39.63%、英国为37.33%、韩国为45.3%。我国在2001年统计,机械电子制造业仅占34.16%,轻纺制造占30.58%,资源加工工业占33.93%,整个制造业呈轻型化状态。包装机械业在机械电子制造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以美国为例,除发电设备、冶金石化设备和汽车生产装备等重型装备外,包装机械占整个装备制造业的1.2%。因此大力发展包装设备制造业,提高其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奋斗目标所必需的。
(3)从包装行业的发展看。近20年来,我国包装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直以高于20%的年平均速度递增,2001年总产值达到2376亿元,正逐步跻身“包装大国”。但从行业内部看,制品工业发展快,而包括包装机械和包装原材料的包装基础工业相对发展迟缓,成了我国包装工业的弱势,为了改变依赖外国的现状,站住自己包装工业的制高点,使包装工业能自主发展,我们也必须大力发展包装设备业。
HWQ-40C卧式双工位钢筋弯曲试验机HWQ-40A立式双工位钢筋弯曲试验机
JB-50B/50J半自动冲击试验机
JB-50冲击试验机